《地久天长》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久天长》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久天长》观后感1
这周四带着妈妈在影院点映了一部《地久天长》,把那个年代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观影后妈妈只是叹了口气:“那个年代,谁也怪不得谁。”
电影中,在星星死亡之前,丽云再次怀孕。然而她的朋友海燕是工厂里计划生育的主任,劝她把孩子打掉。后来,这个未出生孩子带来的伤痛,随着他们孩子的离世,来的更加强烈。
有句话是说“忘记过去,面向未来”。而电影中,过去始终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它挥之不去,甚至铸就和改变了他们的现在。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过去的梦魇。对于耀军和丽云来说,失去儿子是一场始料不及的残忍意外,它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且使得他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向儿子告别。
将近三个小时,我似乎也跟着刘耀军夫妇走完了一辈子。可能时代不同,我真的无法理解没有孩子对那一代意味着什么,又是为什么在一位女性失去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反而要向丈夫说对不起,更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能够一直抚养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这其中有很多点我现在还没有理解,可能以后会慢慢的懂得里面深层的道理。但是不理解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倾听,不能去感受。透过电影,我看到了人生失去精神支柱的荒凉感,就像台词说的那样,时间已经静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感慨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不易。很少看到这样的电影,见证了两个家庭三十年变迁。特别是将已经停止使用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伤害,通过赤裸直白方式呈现出来了。极度克制隐忍,却汹涌澎湃。时代流淌,计划生育和失独家庭,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有些事可能永远无法治愈,但你还是得活下去。
地亦久,天亦长,那个时代的伤痛浓缩到两个家庭的集中表现,但是生活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初看电影时觉得悲伤,细想时却觉得也能鼓励人心。
《地久天长》观后感2
《地久天长》展现的是我生长的年代,其中的许多场景(包括住宿、工作、生活等)、人物形象(那时的好人和坏人标准)、改制、下海、市场经济等等,从小到大,再到中老年,这一切都是亲身经历和眼见为实的景象,历历在目,不是后来的80后、90后们一句感同身受能够表达和体会的历史。
质朴的年代,质朴的`人们,质朴的生活,也充满许多的无奈与波折。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平凡的人们身不由己的要被卷入这场变革当中,有一些人拍浪击石、敢闯敢拼,成功了,致富了;而大多数的人依旧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安排,还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不过,不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是继续端着铁饭碗吃饭,还是到处打工吃盒饭,只要一生平安度过,心安理得,吃得饱,睡得着,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不要象沈家一家老少,为一生的欠疚而过着心里始终有梗的日子,那样,即便挣了再多的钱,生活也是有阴影的,不得安心。
想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其实需求真的不多。只要有份工作,不管脏不脏、累不累,只要挣的工资能让一家人吃饱饭,能养活孩子,就没有什么非分的要求。他们当中在后来的时代成为暴发户的人,都是些当时不安分守己,或是有污点的人,是另类,不属于正规单位喜欢的人。当然,后来的年代里,人们的丛生观和价值观变了,评判标准也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对错也就无关紧要了。
电影里的刘耀军夫妇对孩子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也不亚于现代人珍爱子女的情感;但是,他们对干儿子沈浩的爱和原谅,是大爱,是善良,那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了。
有点好笑的是,昨晚我看了这部电影,睡觉时竟然梦到汪峰和华晨宇这两个不同年代的歌星,他们要在我所在的地方开对抗型的歌唱比赛,我却是支持华晨宇的,虽然,我也比较欣赏汪峰的歌和才华,可是,我好象喜欢华晨宇的风格和才华,他也没有什么世俗的绯闻和纠葛,可能这种艺人在当代比较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