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4 21:59:52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小节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对函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将体现在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活动之中。

自1637年笛卡尔的几何学问世起,数学里才开始有“变量”的概念,但还没有产生函数的概念,直到牛顿——莱布尼兹时代(17世纪末)数学里还没有给出函数的一般定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一些具体函数的认识、研究和应用。后来欧拉给出了三种定义……

1837年,狄利赫莱给出了函数的古典定义: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完全确定的值与之相对应,则就是的函数。

19世纪康托的集合论出现以后,函数被定义为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对于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集合N中的一个元素与之相对应,则称是的函数。

近代,函数又有了新定义。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此处隐藏13457个字……为什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续价值在哪里?" 等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

四、我的感悟:

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共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这几天由于六年级的提前考试,我感觉很累,一是身体上的累,二是精神和思想上的累。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越复习啥也不会。今天课后静下心来仔细的想。让我想起李镇西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录,他曾今说: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

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我想,李老师正是有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所以在即将考试的这几天我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考试,争取更好的成绩走入初中。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导入时的找朋友、根据座号找到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求知环境。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识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整堂课教学环节连贯,学生自主性强,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在教学后,同样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数对的比较应该放在换座游戏后,根据找不到座位的同学的数对来比较。同时换座游戏中数对的出示出应该特意给学生设置陷阱。如出示(5,☆)、(☆,3)、(☆,☆)等数对;

2.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对起始列和起始行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学生容易把第二列和第二行看成第一列和第一行;

3.在此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比较苍白无力,以后还应加强评价性语言的多变和丰富性;

4.此课内容是否能作为活动课在室外讲授,是我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这样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一:《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比例,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如:在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和比进行对比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时,我设计游戏环节,创设把小组中的每个同学当成一个抽屉的情境,班上的学生自己利用道具书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合作交流。

总之,我们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