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范文 > 工作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03 09:53:31
实用的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实用的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3、初读课文:

a)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

c)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4、朗读感悟: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b)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

c)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I.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II.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

设计方案 篇2

引言

在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时间很短,但却影响最为深远。纵观整个建设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这一阶段的投资通常情况下只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2到5个百分点,但却决定了建设项目75%以上的内容。这是由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位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前端,是整个建设项目信息大量生成的阶段,设计品质的良萎不单影响到建筑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到完工以后长时间的经营使用。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便开始应用BIM技术是探索BIM优势的关键所在。

一、BIM概念定义

BIM不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是一个可以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系统工程。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化”(扩展为“工程项目信息模型化”),是在建筑(或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生产和管理工程数据的过程,BIM的载体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模型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并可进行运算分析的信息。该模型及其集成的信息是随着项目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项目相关各方可以从该模型中提取其需要的信息。这个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即为模型化(Modeling)。

二、BIM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应用要点

1、场地分析和形体推敲

完成基地模型的创建工作,建筑师需要结合调研结果对基地条件进行详细梳理。若遇到复杂的地形,可以利用BIM技术平台结合GIS及相关分析软件对设计条件进行判断、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主要关注点。场地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自然地形和建筑环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不仅要体现看待场地的视角,还要考虑在建造中是利用场地现有条件,还是改造环境。

初步完成设计场地的分析工作后,建筑师就要对任务书中对建筑面积、功能要求、建造模式、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包括平面基本布局、体量关系模型、建筑在基地中的方位、结构形式、空间布局、内部空间品质、与基地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解读等内容。

具体到所在场所的层面上,建筑需要获得具体的形体。这一过程有些类似于传统设计过程中的总平面设计,但是己具有直观的三维表现,较之以前更进一步的是它们的产生不仅仅源自于对各个建筑功能体的分析、归类、组合,而且它把功能、形体、环境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合适的体量来容纳具体的功能,并对环境给予最初的理解策略,或融合,或独立,使得建筑和场地的.配合更为有机,形体的产生更具逻辑性。

2、深化体量模型

对概念模型的深化,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设计方案如何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何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决策将会影响到建造成本、建筑利用率、建造的复杂程度、项目交付时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这对整个建设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有了体量模型,就可从体量模型自动创建楼板、墙、幕墙、屋顶等基础建筑构件,快速完成平、立、剖面等设计。进而形成可以体现设计思想的较为完整的概念设计方案,可供建筑师与业主进行沟通。这一阶段建筑师通常会提供多个概念设计方案供业主比较、选择。

3、功能空间与构件组织

在完成概念体量设计,并确定基本的结构形式后,建筑师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平面流线设计,并对功能空间及建筑构件进行详细的组织。

流线是建筑设计的骨架,它将各个功能单元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包括水平流线系统及垂直流线系统。建筑师通过对交通流线的组织,展示了各功能空间的组织逻辑,使人们对建筑整体有更直观的感受。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平面是发生器”。同时平面也是空间形式的展现,它能通过空间布局和对体量特征的标识来解决功能方面的问题。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墙、柱的组织实现对空间形式的表达,如空间走向、空间开敞或封闭等。

建筑师在进行功能空间设计时,需要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基本功能空间的设计确定平面轴网体系及立面标高体系。这一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旋转建筑模型,随时观察模型各角度的设计效果,推敲模型与场地之间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漫游等工具深入建筑空间内部,身临其境的体验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效果。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建筑师可以深入的推敲其要表达的重要空间效果,并评价其所创造的空间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良好的关系,确保建筑师能够更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

4、详图设计

详图视图是由模型的平面、立面、剖面等视图剖切或索引而创建的详图,其中包含建筑模型的基本图元,是模型相关的详图设计。例如可以用剖面工具创建墙体详图,用详图索引工具创建屋顶详图等。详图视图是从模型视图中创建的,与其他基本视图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实现双向关联修改,能够确保详图设计的精确性,并提高设计质量。

5、日光分析

在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依赖 ……此处隐藏3108个字……岸的地下水位抬高,可能会对两岸形成一定的浸没影响,所以,对蓄水池进行防渗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经比较确定采用垂直防渗方案,蓄水池东西两岸纵向采用防渗墙和暗涵组合的型式,在平面上防渗墙与暗涵错开布置,防渗墙设置在暗涵的临水侧,暗涵与防渗墙之间水平铺设厚1m的黏土层连接,形成防渗墙—暗涵防渗体系,东西两岸纵向垂直防渗墙各12km。两座壅水闸坝底板段前端垂直河道设有一道垂直防渗墙并与蓄水池两侧纵向防渗墙“T”接。

2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本工程为河道疏浚蓄水美化工程,其中施工导流、垂直防渗工程以及土方工程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及难点。1)工程全部位于汾河河道内,建筑物施工必须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导致导流工程量大,同时主体工程所处河道地下水埋深较浅,河堤、暗涵以及蓄水建筑物基础施工是均需要进行降排水,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导流及施工降排水方案,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2)防渗工程主要包括水泥土地连墙和高喷防渗墙,水泥土地连墙总防渗面积为32.61万m2,高喷防渗墙进尺1.06万m,施工线路长,是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项目,确定合理的防渗墙施工方案是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3)本工程土方开挖量为681万m3,回填量为587万m3,工程量大,投资约1亿元,占建筑工程费用的1/7。为了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方的二次倒运,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土方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3施工导流

3.1导流标准

本工程蓄水工程的等别为Ⅲ等,相应壅水坝及岸墙按3级建筑物设计;船闸的工程等级为Ⅶ级,相应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xx)的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本工程采用汛期与非汛期相结合的导流方式,导流建筑设计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主河道洪水流量汛期为1250m3/s,非汛期为167m3/s;风峪河非汛期为0.98m3/s。

3.2导流方式

3.2.1堤防工程

堤防施工导流方式为围堰围护,原河道泄流。1)原大堤加固段导流:现状大堤可利用长度为10.3km(东岸2.7km,西岸7.6km),需进行加固处理,该施工段利用汛期施工,将原大堤填筑至设计高程。依据5年一遇汛期洪水流量,经计算河道水深为3.5m,低于现状堤顶高程,故加高堤防施工时利用原大堤挡水,原河床泄洪。原大堤迎水面防护施工时采用非汛期围堰,依据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流量,非汛期围堰时水深为1.1m,围堰设计高度为1.6m。2)改线堤段导流:大堤改线段采用非汛期施工。依据5年一遇非汛期洪水流量,非汛期围堰时水深为1.1m,围堰设计高度为1.6m。

3.2.2其他建筑物

壅水闸坝施工采用分期导流,非汛期围堰。一期围护右岸,围堰高1.7m,原河道泄流;二期围护左岸,围堰高2.0m,利用建成的液压闸坝段泄流。考虑汾河二期工程暗涵下泄雨污水的导流,根据实际情况,在治理段首端-南环高速段河道中间开挖一条10m宽的导流渠,深1.0m,将上游暗涵下泄水导入南环高速桥下游现有小主槽内。

3.3基坑排水

施工期间在基坑内沿基坑轮廓线布置排水沟,水经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在井边设置水泵站,将水从集水井中抽排。东西暗涵基础强夯施工采用管井降水。根据汾河二期工程实际施工排水估算本工程为912600台时。

4防渗工程施工

4.1防渗工程布置

根据地质情况,蓄水池存在渗漏和两岸浸没等问题,需采取防渗措施。经比较确定本工程采用垂直防渗方案,防渗墙采用水泥土地连墙和高喷防渗墙,蓄水池闸坝下及跨越南环高速路桥、小店桥和风峪河口等地段时,防渗墙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其余地段采用多轴搅拌水泥土地连墙防渗墙。两岸纵向防渗墙平行于两岸暗涵布置,总长度约24km,是防渗工程的重点。防渗墙采用与岸墙错开布置的方式(见图1,该图为东岸布置方案,西岸相同),即防渗墙平行布置于岸墙和暗涵之间的一级平台上,与暗涵组成防渗体系,即通过填筑在暗涵内侧齿墙上的宽9.2m、厚1m的黏土层将防渗墙和暗涵连接,形成防渗墙—黏土—暗涵防渗体系。防渗墙距岸墙控制线7.2m,待岸墙、暗涵及其内侧的黏土层、墙后填土施工完成后再行防渗墙的施工。防渗墙底高程伸至隔水层内0.5m,防渗墙顶至水平黏土层顶面。

4.2水泥土地连墙施工

水泥土地下连续防渗墙墙体固化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成墙厚度不小于2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桩间搭接长度按15cm控制,钻具垂直精度不小于1/200。成墙后要求墙体完整连续,满足防渗要求,允许比降不小于50。防渗墙施工工序为:起重机悬吊多头搅拌机定位下沉,启动带有搅拌头的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搅拌机下沉至设计深度后,提升20cm,开启灰浆泵从搅拌机中心管下端管口压开单向球阀,将水泥浆压入土中,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重复搅拌下沉,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搅拌提升。

4.3高喷防渗墙施工

高压喷射注浆成墙采用摆喷法,摆角15°,孔距0.6m,要求成墙厚度不小于15cm。防渗墙施工前应进行高喷试验,以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防渗墙施工工序:测量放线→钻进→成孔检查→下入三重管→高压灌浆→封孔。为保证高喷防渗墙的搭接厚度,高喷防渗墙钻孔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孔斜率,孔斜率应按不同孔深控制,孔深小于10m时,孔斜率不大于2%,孔深小于20m大于10m时,孔斜率不大于1%,孔深大于20m时,孔斜率不大于0.8%。

5土方平衡

本工程土方开挖回填量大,投资约1亿元左右,约占建筑工程费用的15%。制定合理的土方平衡规划,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土方平衡规划原则一般为:1)优先考虑就近利用,减少土方倒运运距。2)合理确定工程区不同区域的施工顺序,减少可利用开挖料的堆存场地,提高开挖料一次利用率,较少二次倒运量。3)严格控制不可用料开挖、清除,保证可用开挖料的质量。4)利用料堆放场的设置应布置合理,应考虑进出场、运距等方面的因素。在充分分析挖填工程的施工进度、土方挖填的数量以及挖填运距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施工分区布置,将整个施工区段按东西岸大约每400m分为一个施工段,土方调配首先考虑相邻施工段或同桩号东西岸施工段之间调配;其次邻近段调配完成后,如剩余土方或缺土,综合考虑整个施工区情况后,进行二次调配;通过土方平衡调配计算,东岸缺土约66.2万m3(自然方),西岸余土约66.3万m3(自然方),桩号0+000~桩号5+219.6余土约133万m3(自然方),桩号5+219.6至末端缺土约132.9万m3(自然方)。由上可知,邻近段内平衡后,约133万m3(自然方)土方需二次调配,调配后整个工程的土方基本可以达到挖填平衡。

6结语

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成对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方案设计对工程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实用的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